《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》的试行通知在2019年就已经发布了,以标准为导向,旨在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智慧医院的建设,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。持续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、提供智慧服务,是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,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
了解了建设医院智慧服务的重要性之后,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,评估标准中提出了哪些要求呢?
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的是,各个级别分别代表了什么:
0级: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服务
1级: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
2级: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
3级:联通医院内外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
4级:医院智慧服务基本建立
5级: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
然后我们要了解,级别是怎么评定的呢?
医院智慧服务的分级评估,采用的是定量评分、总体分级的方式。
定量评分是针对医院中各个环节的医疗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评估,共有5类17个评估项目。
5类分别是:诊前服务、诊中服务、诊后服务、全程服务、基础与安全;
17项分别是:诊疗预约、急救衔接、转诊服务、信息推送、标识与导航、患者便利保障服务、患者反馈、患者管理、药品调剂与配送、家庭服务、基层医师指导、费用支付、智能导医、健康宣教、远程医疗、安全管理、服务监督。
单个项目综合评分=功能评分×有效应用范围评分
其中功能评分是指按照0-5级每一个评估项目对应的功能要求和评估内容,达到相应评估项目的功能状态,确定评估项目得分;
有效应用范围评分是指该项目在医院中的实际应用比例。
总体分级是查看总分、基本项目完成情况、选择项目完成情况来评定。
总分是指局部应用情况各项评分的总和,且不低于相应级别最低总分标准;
基本项目完成情况是指:相应等级规定的基本项目全部达标,部分项目应用范围80%以上;
选择项目完成情况是指:相应等级选择项目至少50%达标,部分项目应用范围50%以上。
也就是说,上面所提及的17个项目,对于不同等级的达标,有不同的要求。低等级的可能要求较低,或者存在于选择项目中,不是必须要完成的项目,高等级的可能是要求较高的必要完成项目。
综合以上级别评定的标准,我们不难发现,评定的项目确实覆盖了整个就诊流程的所有环节,并为医院如何提升服务质量、如何提高服务的智慧化给出了指导方向。除了在功能上有要求之外,还在推广使用上提出了要求,这些智慧服务提升不仅仅是“提升”,还需要引导居民去使用。只有落到实处,才是真正的提升!